十一月初的善洲林场,阳光暖人,秋风徐徐,带着对善洲精神的向往,禄丰县人民法院30余名党员走进善洲林场,深入林场、了解林场,深层次地学习并践行善洲精神。
不忘初心,大爱无疆
“杨善洲,杨善洲,老牛拉车不回头,当官一场手空空,退休又钻山沟沟;二十多年绿荒山,拼了老命建林场,创造资产几个亿,分文不取乐悠悠……”, 这首在施甸县周边广为传唱的民谣,是一个老党员一生为民的真实写照,也是周边民众对其最崇高的敬意。
杨善洲,1927年1月出生于云南省施甸县姚关镇陡坡行政村大柳水自然村人, 195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。入党五十多年,无论是在职期间还是退休以后,他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,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,淡泊名利,始终公而忘私、廉洁奉公,永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本色。在生活中,他始终艰苦朴素,两袖清风,从不占公家一点便宜。
1988年6月,杨善洲从保山地委书记岗位上退休,为实践“帮家乡办点实事”和“只要生命不结束,服务人民不停止”的诺言,婉拒到昆明安享晚年的邀请,回到生他养他的大亮山,一锹一锄建起了如今总面积56415亩、森林蓄积量33万立方米的善州林场。他把建林场与造福群众结合起来,每年无偿为村民提供林柴,为6个自然村修通了公路,为8个自然村架通了生产生活用电,促进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。艰苦创业20余年,使7.2万亩昔日山秃水枯的大亮山重披绿装,活立木蓄积量经济价值超过了3亿元,同时极大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。2009年4月,82岁的杨善洲将大亮山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国家,并且谢绝当地政府的奖励。
他的一生,认真践行了入党时的誓言:做一个永不退休的共产党员!
不忘初心,尽我所爱
杨善洲说:“我出来工作,家庭是很困难的,家有老母亲、老伴儿,后来又有3个娃娃,就靠老伴儿在家养老供小,我根本没有时间照顾家庭……我对家庭欠债很多……我从地委书记的位置上退下来,回到大亮山种树,除了想为家乡的群众做点实事,就是想离家近一点,每个月都争取回家看看。”
“夫孝,德之本也”,在与母亲相依为命的日子里,担水挑柴、放牛种地、当石匠,只为减轻母亲的负担。繁重工作之余,把省吃俭用省下的钱给母亲买补品或爱吃的东西,在母亲去世前的九天里,他衣不解带,伺候在侧。或许,杨母的一生,是不幸的,丈夫早逝,生活艰苦,但杨母又何其幸运,子贤孙孝。
“忽见陌头杨柳色,悔教夫婿觅封侯”,在和杨善洲结发六十多年的岁月里,张玉珍大多数时候是孤独的,或许她也曾后悔,如若不是自己的支持,杨善洲不会为了更多人民群众的利益,舍小家为大家,几十年如一日地奋斗在保山1963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,也不会在退休后还自讨苦吃上大亮山植树造林,一去二十一年。犹记得1996年因胆结石住院16天和2005年因肺气肿住院13天里,彼此朝夕相处的点滴,或许这才是最简单的幸福,那个经年不归的人,虽然不曾为自己家当官,但却扎扎实实地给老百姓当了官。
“不占公家一点便宜”,这是他留下的家风,作为杨善洲的大女儿,她只是一个朴实善良的农妇,农转城离她遥不可及,过早辍学,陪伴祖母,照顾母亲,等待父亲,生儿育女,一生艰辛,却无处抱怨;作为杨善洲的二女儿,担心考不上好学校,求父亲帮忙,却被冷冷拒绝,与丈夫分居7年,却等不到父亲帮忙调动工作的福音;作为三女儿,本应是被宠上天的幺儿,却在烟草公司的岗位上兢兢业业,不敢懈怠。曾经对父亲的种种误解,也随着岁月的见长,被父亲一心为民、大爱无疆的精神所溶解。
不忘初心,继续前进
从意气风发的少年到华发丛生的老人,他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,从山秃水枯到绿意盎然,他给我们留下一片绿洲和一种永不退休的精神。
作为一名预备党员,要学习老书记身上坚守、为民、无私、清廉、信仰的精神,不忘入党初心,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;作为一名法院干警,要学习老书记身上的正义和美好,不忘一名法律人的初心,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和正义。